華為重磅發布下一代攝像機 在5年內做到行業第一
發布時間:2020-05-27 13:10:37 閱讀量:2007
2020年上半年,華為面臨從未如此嚴峻的內外夾擊局面,國內外疫情爆發,美國徹底“封殺”華為,全面限制華為購買采用美國軟件和技術生產的半導體。
這已不是一個企業的抗爭,而是國家層面的對抗。很多人都在為華為捏一把汗,但華為的“心態”似乎絲毫未受影響,腳步也并未停下,在2020年春節后,華為在智能安防領域開啟了加速度,用實際行動上演“冰與火之歌”。
從上半年一系列的動作不難看出,華為在機器視覺領域的布局漸漸已有雛形。
2月,定位升級:華為智能安防改名為“華為HoloSens機器視覺”,此舉被業界認為是新時代下對產業升級做出的重要戰略定位升級。
3月,分銷業務升級:華為在線上發布智能安防分銷業務戰略,深耕分銷市場,同時發布了對應“Huawei HoloSens”的中文品牌“華為好望”,力爭到2025年,要成為中國安防分銷市場的NO.1玩家。
4月,生態開放升級:華為開源自研的深度學習框架MindSpore,標志著華為全場景全棧AI解決方案的構成。
5月,產品和場景升級:5月25日,在杭州召開“創視紀:開啟智能世界之眼”——華為HoloSens下一代攝像機暨2020年新品線上線下發布會,發布6大攝像機新品和10大場景化解決方案,以及20個黑科技。
從全新的品牌定位,到業務戰略和軟硬件產品升級,嶄露了華為進軍機器視覺、智能安防領域的實力。
華為機器視覺領域總裁段愛國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直言不諱地說:“華為機器視覺要在2020年做到行業第三,三年內要做到行業第二,五年內要做到中國行業第一,如果做不到,那就是對不起華為兩個字?!?/span>
段愛國的底氣是來自哪里?華為做攝像機真的有優勢嗎?華為這次發布的“下一代攝像機”究竟是什么樣的?它們將應用于哪些場景?給哪些行業會帶來巨大變化?是否會讓智能安防的黑土地煥發新生命呢?
華為機器視覺產品線總裁周躍峰
華為做攝像機有什么優勢?
華為入局安防行業,可以追溯到2012年,華為開始組建視頻監控團隊,但做了幾年,在業界未起任何波瀾,似乎是蜻蜓點水般的嘗鮮。
“2012年做視頻監控沒有做出成績,那是因為華為當時沒有認真做,如果做,一定會做到世界第一?!岸螑蹏硎?,華為是在2017年年底開始戰略性投入做攝像機的。在2018年正式成立智能安防產品線,發布人工智能戰略;
2019年,發布了“2+4+N”智能安防業務戰略,用軟件定義攝像機,智能安防平臺全面升級,并發布HoloSens全新品牌,詮釋全息感知的定位;
2020年,華為HoloSens戰略升級,將智能安防更名為機器視覺,并發布安防分銷市場的四大產品。以機器視覺作為萬物感知入口,重新定義智能世界的“端”。
華為在智能安防領域的這些變化,跟技術的發展、行業的演進密不可分。隨著AI、5G、大數據、云計算等高新技術的日新月異,華為對于攝像機的智能化理解也隨之更迭。
段愛國介紹,華為做攝像機具備幾個主要的優勢:
? 芯片的優勢:華為海思的芯片優勢很明顯,同時具備全棧的AI解決方案;
? 算法的優勢:華為在2017年做智能攝像機之前,2012年創立的實驗室以及其他的這種大平臺團隊,已經有了包括人車相關的算法,華為后來則把這些算法移植到攝像機,并且基于安防的行業,把智能做到最優;
? 圖像的優勢:這個優勢來自終端行業的技術,華為在手機終端的圖像處理技術已經是行業領先,也可以移植到攝像機;
? 平臺優勢:華為機器視覺的最大靠山,是華為公司的整個大平臺,利用公司的能力和技術,華為做好攝像機不會太難。
段愛國認為,每一個劃時代產品的創新,一定要有兩個基本的抓手,一個是要抓住客戶最核心的本質的痛點,另一個則是要知道公司的核心能力在哪里。
“我們把微波放到攝像機里面,當別人還在找第三方的微波時,華為已經在微波行業連續十年世界第一了,很多友商并不具備這個能力?!?/span>
華為機器視覺領域總裁段愛國
什么是下一代攝像機?
在杭州的發布會上,提到最多的就是“下一代攝像機”,但很多人其實對這個概念也并不太了解。
在段愛國看來,安防給人的感覺是安全和防控,在沒有進入智能時代時,這樣的攝像機是有市場的,但是在人工智能時代,市場進入強智能,需要的是一種感知的能力。
所謂的“下一代攝像機”,指的是通過人工智能的價值,讓攝像機不僅給人看,更要給機器看,直接將物理世界數字化,而這些數字化能夠被機器所理解,進而用機器來進行業務的分析、處理,實現業務的閉環。
華為在今年成立了第四個BG,叫云與計算BG,機器視覺隸屬與這個BG?!霸朴嬎愕暮诵木褪侵θA為打造智能世界,而智能世界需要一雙眼睛,那機器視覺就是智能世界的眼睛,利用端邊云的協同作用,強化前端攝像機的萬物感知能力,打造成為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抓手?!?/span>
攝像機從模擬時代走到IP時代,再到智能時代,漸漸圍繞不同的應用需求區分了人臉、車輛、治安等不同緯度的產品形態。
段愛國介紹,下一代攝像機的理念是在去年3月份提出來的,是希望能夠改變現在攝像機的現狀,瞄準一個目標,不再有挖溝布線布纜的成本和煩惱,讓安裝和維護成本大大下降,整個端到端的成本,至少可以下降40%。
另外,下一代攝像機還有個很重要的技術理念,那就是智能化的“生態倉”,通過生態開放的接口,把其他業界所有的硬件傳感器的生態接入進來,可以自己打造一個AIoT Hub。
這個生態倉與AI、5G、無線、算力、VR、光網等技術進行融合,讓攝像機能夠根據不同的場景應用,通過一些多樣化的組合來滿足個性化、定制化的需求。
CPS中安網了解到,華為的下一代攝像機預計在7月份就可以接受測試,8月份可以商用,9月份達到規?;逃?。預計價格會比同行高10%,性能則會高50%。
6大新品:攝像機+視覺平臺,重新定義安防產品價值
華為在現場發布了5款攝像機,1個視覺平臺,每一個都功能強大,每一款產品中都暗含多個黑科技,加起來足有20個之多。
HoloSens IVS3800S120超高密智能視頻存儲平臺:又叫“乾坤”,意指方寸之間,大顯乾坤。
華為智能安防在改名機器視覺時,就提出不僅要做數據的搬運工,還要做空間的締造者。
這款存儲平臺邊緣應用全面普及,在業界最大密度只能做到75盤/4U的時候,它已經能做到120盤/5U,磁盤利用率達92%,極致性能。
解決海量視圖數據存儲面臨的三大痛點:機房空間難擴展,線路改造麻煩,難維護、能耗高。段愛國認為這個系列化智能視頻存儲平臺就是為邊緣海量視圖數據而生的。
運用的場景主要有:平安城市、區縣安防,交通安防(機場、園區、地鐵、大鐵、車站)、應急監測、礦業等。
AI雙模球型攝像機:又叫二郎神,意指不僅看清全局,還能看清細節,全局與細節兼顧。
城市監控無法兼顧全景和目標細節,當攝像機處于廣角畫面時,可以獲得全場景態勢信息,但無法掌握場景中的目標對象的細節;若通過長焦鏡頭拉到具體目標的細節,又喪失了全局的信息。
華為“二郎神”雙模攝像機,采用廣角+長焦的雙鏡頭一體化設計,雙模架構、雙目協同、多場景智能,遠近兼顧洞悉。
運用的主要場景有:平安城市廣場、高速公路、園區高點。
雙光譜熱成像攝像機:又叫火眼金睛。AI可見光+熱成像雙劍合璧,雙眼協同更清晰,覆蓋距離更遠,守護青山綠水。
在森林或邊界線的防火或入侵檢測,不僅要求遠距離監控,而且要求在夜間實現監控,且對監控目標屬性和行為特征進行有效分析。
因此,對攝像機要求具備雙光譜能力,熱成像路能根據異常溫度有效識別和告警,監控距離更遠,圖像更清晰,智能能力更強。
雙光譜熱成像攝像機就是集火點檢測、溫度告警、智能周界一體的雙光譜云臺攝像機,具備監控距離遠、更智能,更可靠的特點。
運用的場景主要有:森林防火、大型園區防火、大型園區或邊境周界入侵檢測。
AI超微光卡口攝像機:
利用華為強大的自研AI芯片能力,通過算力換圖像,用算法提升低照圖像的效果,同時輔以智能環保補光燈,有效截止50m~100m區域的雜散光,達到通行無感知,圖像效果有保證的新一代超微光卡口。
它具有以下優點:雙芯匯智、AI車內人臉增強、軟件定義、一機多用,參數自適應。
運用的場景主要有:城市道路十字路口、路段,高速公路龍門架、收費站等場景。
5G攝像機:5G+AI+機器視覺,構建全新的“超級視野”。
這款5G攝像機,不是在攝像機上直接加上5G模組,它是華為機器視覺產品線與5G網絡應用實驗室(XLab)聯合開發多項創新技術,解決無線接入、智能編碼、極致傳輸等問題。
在無線實現靈活覆蓋同時,端網協同的智能流控技術和智能編碼技術使得攝像機接入數量提升2-3倍,FillP專利技術保障在丟包率10%情況下,帶寬利用率依然超過95%,視頻更流暢。
里面采用的墨子1號鏡頭,能做到在不改變架構、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洞悉全局、強智能強開放。
運用的場景主要有:港口、礦山、高端制造、農牧業、公共交通等。
“下一代”四無生態型攝像機:無邊視界,全息感知,像電腦的主機一樣,可以把硬件開放給生態伙伴,把萬物感知融為一體。
傳統攝像機易受環境約束,行業數字化轉型中信息零散,數據割裂,這款生態型攝像機擁有情感驅動的設計理念,突破設計規則、時空限制。
水滴外罩設計,環境融入更友好?!八臒o設計”突破時空限制——VideoX 子母機自組網+光儲一體化模塊,在“無網”、“無電”時,毫秒級喚醒,72小時超長待機,部署更靈活;SuperColor+,從全彩圖片到全彩視頻,在“無光”下晝夜同視;“無現場運維”設計,釋放人力,減少運維成本。
“生態倉”設計突破感知邊界,支持全類型傳感器接口,靈活的生態互聯,從視覺感知走向全息感知(水溫傳感器、液溫傳感器、氣溫傳感器、傾斜傳感器、PH值傳感器),做到全域、全量、全時、精準的數字化上帝視角。
智能視頻算法商城,一站式線上交易,行業智能算法快速獲取,助力城市管理、公共消防、地鐵、鐵路等各行各業數字換轉型。
十大場景化解決方案,詮釋行業數字化抓手
2020年3月20日,華為在智能安防分銷發布會上為十大場景:小區、小企業園區、辦公樓、中小型超市(便利店)、餐飲店、中小工廠、倉儲物流、幼兒園、養殖園區、建筑工地,量身定制解決方案,多種智能化應用讓客戶隨心選、放心用,幫助用戶實現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讓AI守護千萬家。
本次華為進一步發布了十大場景化解決方案:全息社區、全息路口、高速大聯網、智慧水利、智慧網點、普教聯網、智慧電力、智慧油田、智慧制造、智慧園區,包含食住行、工作、教育、金融、醫療、建筑、農林牧副漁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安防到民生再走向千行百業,詮釋華為機器視覺“行業數字化抓手”的定位。
同時,華為機器視覺業務體驗中心及生態開放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除了對外展示了智慧機場、智慧交通、等多個行業解決方案場景,用戶還可以零距離互動體驗前沿的高科技,生態開放實驗室面向合作伙伴提供對接聯調環境。華為表示,將通過產業生態合作構建行業應用,共同驅動產業發展。
華為機器視覺領域總裁段愛國
華為在智能安防的打法是否升級了?
段愛國在發布會上表示,過去十年的安防傳統攝像機大同小異,沒有變化,沒有創新,也沒有太多新鮮的解決方案。
段愛國認為,華為機器視覺未來的打法跟海康、大華、宇視等企業是不同的,戰略歸為兩個詞:平臺+生態。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嚴守自己的邊界,做自己最擅長的東西。
華為不做應用,只是提供一個數字底座,通過平臺和生態的作用,讓有需求的友商去做場景里面的算法和應用。
比如全息路口的前端攝像機和邊緣入口的盒子,華為能夠給整個入口提供5類元數據,但是,這個數據怎么用,怎么去被業務系統調用,進而優化交通信號燈的控制,優化道路設施的規劃,這個就是需要業務和應用合作伙伴去思考和創新的。
華為的生態和平臺是開放的,不具有排他性,一個數字化的平臺,開放接口,去驅動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應用合作伙伴,再基于每一個城市,每一個路口來做創新,從而引爆創新,讓應用百花齊放。
段愛國在最后也坦言:“這種打法也有一個缺點,就是不能實現業務閉環,但是我想這個世界上,我們必須要選一條路,每一條路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但是我相信我們這條路是更開放的路,跟合作伙伴一起提供閉環的解決方案,將來在智能時代也是一個更繁榮的路。”
華為機器視覺正在從偏終端硬件,逐漸走向生態+平臺。此次華為發布會高調展示新品和解決方案,讓大家看到了華為機器視覺布局智能安防的決心和創新。
一個攝像機應用一個場景的時代已經過去,華為用生態+平臺的智能化,引領機器視覺賽道,滿足海量智能化數據需求,或許不久便能看到華為開放合作的價值。
但這個創新打法,究竟是會成功還是失敗?段愛國在最后給出了自己的見解:“真正的創新一定會有失敗,只有寬容失敗,才會進一步激發創新?!?/span>
未來五年,我們不妨拭目以待華為機器視覺的成果。
來源:CPS中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