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發展成趨勢,加速智能交通行業變革
發布時間:2021-02-20 13:10:56 閱讀量:1002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 智慧交通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無論是城市交通規劃還是智能停車場,抑或智慧高速,在新技術的不斷應用實施下,未來智能化交通行業也將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
數據應用:從數據采集到智慧化發展
從多年的智能交通規劃和建設中,一直難以解決的問題就是大量交通基礎數據的采集,經過多年發展,數據采集已解決了基本數據搜集入口問題,部分地區建立了交通大數據管理中心,從而形成海量數據。但由于數據格式沒有統一規范,相互之間沒有打通,部門之間數據難以整合,因此這些數據形成之后需要進一步智能化分析,挖掘數據背后形成的價值,從而有效避免數據的煙囪式應用。
目前來看,大數據處理技術普遍圍繞大數據收集、存儲、管理、分析和展現來展開。傳統的交通企業通過獲取數字化能力進行提升效率,而互聯網等科技企業則通過貼近場景獲取產業能力去搶灘布局,兩股力量的競爭核心圍繞著數智化的落地能力。
因此, 智慧交通也從過去的獲取基本交通道路信息,逐漸發展為提高道路建設、管理、運營的智能化水平。而AI人工智能、5G、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的發展完善,更是給予智慧交通行業新的分析技術工具。
未來,數據搜集將向數據智能化分析轉變。數據的二次開發、智能化分析以及精準應用,將進一步補充完善,這對于智慧交通的進一步優化價值具有積極意義。交通環境預期分析、多點關聯、路徑匹配、頻率變化等,在大數據技術的信息采集功能下,可對交通內的過往車輛進行定位以及信息存儲,通過大量感知設備將數據信息備份到云端系統,從而對車輛的行駛記錄、運行軌跡等進行分析,實現交通系統內的智慧化運行。
比如,滴滴從數據的角度,為出行方與交通供給方提供了更高水平匹配。攜程以數據驅動服務一體化,打通高鐵、飛機、城市交通、酒店等多個交通環節,改善整體出行體驗。因此,十四五期間,行業的大數據處理技術向實時化、智能化等趨勢的轉變。
價值升維:產業生態能力賦能行業變革
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為核心的新基建與智能交通深度融合,更強調未來生產方式和服務方式,將重塑交通。而巨頭間的競爭將從某個單項領域逐步發展為生態體系的競爭,隨著2021年業內云轉型全面開啟,核心公司進一步構建競爭力壁壘。
作為交通領域的后來者,華為擅長差異化產品戰略,去年主力推廣智慧交管“組合拳”,推出全息路口解決方案和AI超推出微光卡口攝像機,直擊行業痛點,解決交管中數據不精準、管理不細的問題。此外,依托強大的產品+場景化的解決方案,再結合生態應用,重磅發布了 “交通智能體”解決方案。
比如,深圳地鐵采用華為城軌云2.0智慧城軌解決方案,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完成集團數智底座建設,構建集團“云”數據中心,上線試運行數字地鐵應急指揮系統,實現緊急事件的快速響應、協同聯動;打造全球首個線網級工程數字化管理中心(CDMC),覆蓋城軌建設、管理、安全、服務等各方面,安全隱患識別率提升約30%,日常巡檢工作量減少約35%??梢?,華為云的使命是使能各行各業,釋放他們的生產力。
目前,快速發展的新基建新技術推動了數據采集、儲存、分析以及服務的升級創新,同時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技術應用帶來跨界融合創新和新的模式及服務內容。
事實上,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路網資源的進一步完善,全國公路基礎設施趨于飽和,未來將向運營養護等后市場轉移,逐漸由建向養的結構性轉變。智慧交通發展將更加注重在具體場景下的價值呈現,高速公路、收費站、服務區、停車場等應用場景,也將從原有的靜態管理,向技術驅動下的動態價值服務轉變。
因此,智能出行、智能物流,智能輔助駕駛,車路協同和綜合交通協同服務等,將成為十四五時期的建設重點內容。越來越多的高速公路企業正在通過智慧改造,融合多元生態,為出行者提供更加豐富便利的服務,助力基礎交通設施實現更大的價值。
智慧交通作為多種技術的綜合應用場景,涉及更多元的專業,形成跨專業融合發展態勢。而那些具備生態能力的平臺型企業,則在交通出行數據、技術和緩解城市交通狀況等多個層面發力。
創新模式:重視優化出行體驗 回歸民生服務本質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帶來的一系列 城市 從智慧交通的發展,2020年新冠肺炎的爆發將全國人民“困”在家中,全社會都開始反思城市的人居環境問題,城市將更多地以人為本、為人服務,當前鼓勵和倡導多樣化出行方式已經成為全球許多城市的共識。交通、物流、通訊技術的發展也響應發生著變化。這一輪的交通發展將提供更加智慧人性、實效理性、價值感性、多元知性的整體綜合解決方案。
因此,交通智慧發展將整合市場價值和公共價值之間的平衡,網聯化、協同化、智慧化的總體發展方向,人們更多的關注個性化精細化智能化的出行,包括定制出行、共享出行、綜合服務、移動支付、慢性交通系統、新型公交、智能駕駛等等。更加專業的跨界融合發展,最終將實現出行體驗的升級。
譬如滴滴正式推出的“老年版”,在原有關懷模式、代叫車、親友代付等產品基礎上,率先在全國上線了老人打車小程序。還有滴滴在廣州試點開通電話叫車熱線,未來將接入交通部95128電話叫車熱線,為老年人提供優先派單服務。這些助老出行服務,細節到位,充分老年人的實際情況,不僅實現了功能細化且易操作,更實現了人性化。
滴滴推出“助老模式”,也是政府和企業共同整合資源,讓科技服務老年人出行,釋放出的服務溢出效應,必將更廣泛惠及民生民本。
來源:ITS智能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