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智慧社區如何“適老”?
發布時間:2021-06-08 11:35:53 閱讀量:1535
5月11日,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正式公布,根據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到18.70%,與2010年相比,上升了5.44%,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這就意味著人口老齡化將成為我國今后很長一段時期的基本國情?!笆奈濉币巹澨岢觯e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推進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那么智慧社區如何“適老”呢?
既是挑戰也存在機遇
科技的繁榮和醫學技術上的發展,使得我國國民的生理年齡逐步攀升,老齡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其實,人口老齡化既是挑戰也存在機遇,從挑戰方面看,勞動力供給不斷減少,家庭和社會養老負擔不斷加大;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擴大了老年產品和服務消費,催生了智慧養老市場藍海。
在傳統養老模式中,眾多老人家中缺少家用醫療器械,而且老年人大都缺乏定期體檢的意識,導致對身體健康狀況缺乏全面了解。再加上現在絕大多數子女都會離開家鄉出去打拼,即使是在家鄉成家立業也不會選擇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子女陪伴式照顧父母養老已不現實,空巢老人們的安全與健康更是無法得到保障。
根據老年人的特點,養老服務主要在于安全與健康兩大核心領域。得益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術的加持,針對家庭、社區、機構等不同應用環境需求,目前我們看到各種養老相健康管理類可穿戴設備、便攜式健康監測設備、自助式健康檢測設備、智能養老監護設備、家庭服務機器人、智能化養老管理平臺等等產品與解決方案不斷涌現,滿足社會多樣化、個性化養老需求。
智慧社區如何“適老”?
鑒于老年人活動范圍更趨向于住宅小區內部,智慧社區健康養老服務,給老年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為社區老人提供了安全、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
建立信息化平臺
大數據為智慧社區居家養老工作帶來便利,也為生活不便居家老人帶來福音。借助大數據,可以建立完善的居家養老信息化平臺,整合社會的有效資源,實現居家養老的專業化,老人通過一個電話或網絡的一個指令就可以在家享受到便捷的上門服務。
提升幫扶服務
加強老年人智能家居數據與智慧社區數據的聯動,充分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快速響應主動需求,及時準確識別被動需求(例如,摔倒、火災、煤氣泄漏等),提升社區老年人幫扶服務的統籌與管理能力。
配置社康機構
配置社康機構,能夠根據常住高齡人口的跟蹤數據信息迅速安排就醫和診斷,包括緊急救援服務、生理檢測服務、居家安全服務、生活服務、定位服務等,這些功能的完善在智慧社區健康養老服務管理體系不可或缺。
創造更多便利
在老人都擁有手機APP的情況下,進行有針對性的推送,老人在平常搜索時也能夠找到這些設施,在增加老人選擇機會的同時,也給相關的企業帶來了回報。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加了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到養老服務設施構建中來,使得他們更有動力去開發老人智能設備,給老人創造更多便利的服務。
智慧養老的主流方式是以社區為中心,通過線上線下連接起各服務機構的居家智慧養老模式,讓社區居民獲得安全感和幸福感,有助于解決我國老齡化難題。
來源:安防展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