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各地“十四五”規劃促智能網聯新發展
發布時間:2021-10-20 15:19:04 閱讀量:3027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各地紛紛出臺的“十四五”相關規劃中均提到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本文對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山東、湖南、安徽、重慶等相關政策進行匯總整理。
01、各地“十四五”規劃促智能網聯新發展
各地“十四五”規劃中涉及智能網聯內容
(1)北京
2021年8月1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產業發展規劃》。本規劃根據《中共北京市委關于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提出的高精尖產業主要涉及先進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在打造面向未來的高精尖產業新體系中提到做強“北京智造”四個特色優勢產業,其中之一就是智能網聯汽車。
智能網聯汽車方面,堅持網聯式自動駕駛技術路線,推動車端智能、路端智慧和出行革命,加速傳統汽車智能化網聯化轉型。重點布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順義、房山等區,培育完備的“網狀生態”體系,持續擴大整車及配套零部件制造集群規模,支持上游汽車技術研發機構開展前端研發、設計,鼓勵汽車性能測試、道路測試等安全運行測試及相關機構建設,建設世界級的智能網聯汽車科技創新策源地和產業孵化基地。力爭到2025年汽車產業產值突破7000億元,智能網聯汽車(L2級以上)滲透率達到80%。
(a)智能網聯汽車整車。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順義創新產業集群示范區、房山高端制造業基地等區域為重點,聚焦純電動、氫燃料電池、智能網聯等新興技術領域,支持多品種、多技術路線并行發展。推動傳統企業加速轉型升級,加速提升汽車智能化滲透率。繼續加快現有新能源整車項目建設,引進互聯網造車新勢力,推動北汽集團在京落地新款車型項目,實現汽車產業規模擴大和結構優化。
(b)智能網聯設施和關鍵部件。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重點,深入推動車路協同技術路線在京落地實踐,探索車路功能最佳耦合,搭建并開放應用場景,完善智能網聯汽車配套體系。在全球率先實踐網聯云控技術方案,規劃建設“車路云網圖”五大支撐體系,部署智能化路側感知及通訊基礎設施,打通技術和管理關鍵環節,形成城市級工程試驗平臺,引導企業在技術路線上采用一體化解決方案,建成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突破先進傳感器、車規級芯片、自動駕駛車控和車載操作系統、智能計算平臺、車載智能終端、汽車開發工具等領域關鍵技術,推進全固態電池等動力系統技術提升,提高新型電池、電機、電控和能量管理系統等關鍵部件配套能力;發揮整車企業牽引作用,加快核心零部件本地化配套,做強零部件供應鏈體系。
(c)智慧出行服務。按照“需求牽引、融合發展”的思路,豐富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場景,打通場景與數據連接,挖掘場景數據應用價值,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研發驗證。鼓勵經過充分驗證的智能網聯汽車在政策先行區率先開展試運行及商業運營服務,通過示范加快新技術、新模式推廣應用。
(d)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協同發展示范。完善以智能網聯汽車為核心的京津冀汽車產業生態圈,加快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研發生產和示范應用,提高自動駕駛功能裝備率。北京重點突破傳感器、處理器芯片等關鍵核心零部件,鞏固車載計算平臺、信息安全、車路協同等優勢技術;支持天津建立比較完備的整車及重要零部件研發制造產業體系;支持河北發展車載光學系統、定位系統、互聯網終端、集成控制系統等模塊。
2021年7月30日,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關于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實施方案》。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城市基礎設施深度融合,建設數據原生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推動城市數字化由數字孿生躍升到數字原生。
建設智能網聯化城市道路。加快推進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建設和迭代升級,定義標準化智能數字路口,布設自動駕駛領域底層復用的數字化設施。將道路交通基礎元素和交通管理規則轉化為自動駕駛車輛可識別的數字編碼,以道路交通信息原生,實現高級別自動駕駛車輛規模化運行。試點探索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智慧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模式。進一步推廣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建設成果,開展大城市車路協同的路網建設和改造,實現城市級交通體系的全要素數字化。到“十四五”末,完成1000公里智能網聯道路建設,率先成為道路智聯領先城市。
打造新一代數字化出行產業。以自動駕駛技術、車路協同解決方案為突破口,統籌“車、路、云、網、圖”,推進交通運輸工具、交通基礎設施和交通出行服務轉型。培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制造、車聯網系統、自動駕駛技術、智能公共交通、智能出行等新一代交通出行產業,促進北京交通運行模式的系統性變革。開發高級別自動駕駛車輛、多感合一與多桿合一的技術解決方案、基于統一交通數據的交通大腦系統、可商業化運行的自動駕駛出租服務等數字經濟特征新產品。探索發展智能收費、城市交通運行控制、物流車輛自主配送等車路協同應用場景。
建設高級別自動駕駛全場景運營示范工程。率先實踐網聯云控技術方案,以車路互聯與云端協同的方式為自動駕駛提供感知與決策輔助。到2022年完成“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實時的云、可靠的網、精確的圖”五大支撐體系建設,引入新型交通基礎設施運營商,探索新型數字交通商業模式。搭建數字化交通綜合應用環境,鼓勵自動駕駛出租車、公交車、物流貨運車、環衛車等高級別自動駕駛場景在國家和本市許可范圍內進行具體示范和典型應用。開展政策先行區建設,對場景應用進行創新監管,形成數據交通新規則,為創新型自動駕駛場景應用提供政策保障。
(2)上海
2021年7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上海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根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
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等制造領域,延伸發展智慧出行、汽車金融等服務領域。抓住全球汽車產業變革調整的窗口期和機遇期,推動汽車產業新能源化、智聯化、共享化、國際化、品牌化發展,提升研發設計、試驗試制、智能制造、出行服務等全產業鏈能級;支持本市汽車龍頭企業加快戰略轉型,增強自主品牌核心競爭力,拓展國際主流市場,培育壯大新勢力車企;促進汽車與5G通信、物聯網、智能交通等融合發展,實現萬億級產業規模,著力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
智能網聯汽車。以技術突破、拓寬應用為重點,加快突破復雜環境感知、新型電子電氣架構、線控執行器系統等核心技術,推動車載視覺系統、激光/毫米波雷達、車規級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促進人工智能、高精度定位、5G通信在智能網聯汽車上的應用,打造國家智能汽車創新發展平臺;進一步拓展自動駕駛道路測試和應用場景,支持在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機場、港口、公交、園區、景區等特定場景開展測試和應用。到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總體技術水平和應用規模達到國際領先,實現特定場景的商業化運營。
智慧出行。以創新模式、完善基礎為重點,支持本市汽車制造企業向出行服務和產品綜合供應轉型,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主體,融合多種交通工具,建立網約汽車、租賃汽車、共享汽車、智能汽車為主體的出行體系;加快道路交通設施及車輛配套設施的數字化升級和改造,建設“人-車-路-網-端-云”協同的基礎設施;引進培育一批平臺服務、通訊服務和基礎設施提供商。到2025年,建設完善的智慧出行生態體系,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慧出行服務高地。
(3)廣東
2021年7月3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汽車方面,支持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感知、控制、執行、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推進汽車檢測和測試場地等領域建設,積極推進自動駕駛示范應用,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區。
以廣州、深圳、惠州、東莞、韶關、肇慶等市為依托,加快布局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支持廣州建設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能網聯汽車與智能交通應用示范區,加快推進國家5G 車聯網先導區建設。支持廣州、深圳在公共交通領域率先探索自動駕駛示范應用,打造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示范應用案例。
支持廣州、肇慶等市規劃建設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區以及若干半開放、全開放測試區測試場,加快推進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支持惠州以東江高新科技產業園為依托,發展智能駕駛艙解決方案及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空調控制、胎壓監測、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車聯網。支持東莞以松山湖國家高新區為依托,重點打造人工智能與各類交通工具相結合的智能交通解決方案。
支持廣州、深圳、韶關、汕尾等市統籌各企業對汽車及零部件的檢驗及測試需求,共同參與大型綜合性測試基地建設,重點推進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華南基地、南方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試驗檢測中心、比亞迪陸河試車場等項目建設,打造國家級整車及零部件試驗檢測基地。
(4)江蘇
2021年8月10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蘇省“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智能交通領域,推進五峰山高速、蘇錫常南部通道、常泰過江通道等智慧公路和京杭運河智慧航運、智慧港口、智慧樞紐等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建成我國首條5G網絡全線覆蓋的干線高速公路—寧滬高速江蘇段。全省部署RSU(Road Side Unit,路側單元)車聯網道路770公里。
推進傳統交通設施智能化升級。加快現有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升級省市兩級交通行業專網,促進交通網與“天網”“公網”深度融合。推進5G網絡、物聯感知網絡在重點交通路段、重要交通節點全覆蓋,加快建設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機場、智慧樞紐、智慧口岸等一批智慧交通基礎設施。
推動一批智能交通基礎設施試點工程,積極借助信息新技術,提升交通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造、養護、運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水平。智慧公路方面,打造G312鎮江段、S126南京段、寧滬高速、五峰山高速、蘇臺高速江蘇段、蘇錫常南部通道、常泰過江通道等。
推動車聯網設施建設。在符合條件的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建設車路協同設施,部署RSU車聯網道路2000公里。支持國家級江蘇(無錫)車聯網先導區建設,深入推進車路協同智能交通城市示范—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江蘇(常州)試點工程、蘇州車聯網先導區、長三角(鹽城)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支持江蘇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國家智能交通綜合測試基地、國家智能商用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設,打造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評價高地。支持建設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數據交互與綜合應用公共服務平臺。
加快車路協同設施建設。推動車聯網在無錫、蘇州、常州、南京等城市高速公路和重點區域覆蓋,在重點應用示范區構建邊緣計算能力,推動基于第三代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高精度差分基站等設施建設,構建低時延、大帶寬、高算力的車路協同系統。
以重點應用場景驅動車聯網設施完善。優化封閉、半封閉、高速道路測試環境,在園區環衛車、景區引導車、列隊公交、物流運輸、出租、網約車等重點場景建設20類以上車路協同功能場景,組織實施不低于10個C-V2X車聯網重點示范應用項目。
(5)山東
2021年7月19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山東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根據《山東省貫徹〈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實施意見》《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
按照新基建部署要求,推進交通運輸信息化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推動“交通鏈”向“數據鏈”轉變。加快以智能設施、車路協同、船岸協同等技術為特征的“智慧高速”“智慧港口”兩個試點工程建設。開展交通強國“智慧高速公路系統工程研究及實踐”試點,實施濟青中線、京臺高速泰安至棗莊段智慧高速公路項目,在路網感知、車路協同、信息化管服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利用濱萊高速原址保留路段,打造全國首個面向無人駕駛的智能網聯高速公路封閉測試基地。完善國家干線公路視頻監測網絡,深化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門架應用,推進高精度數字化基礎設施地圖和交通基礎設施信息庫建設,實現視頻、氣象、事件檢測等信息云上匯聚、全省網聯。
以濟青中線、京臺高速泰安至棗莊段智慧高速公路項目為依托,以“全天候通行、全路段感知、全過程管控”為建設定位,以“智能管服、快速通行、安全保障、綠色節能、車路協同”五大體系為支撐,打造融“智能運輸網、傳感通信網、綠色能源網”于一體的全國領先、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智慧高速項目。依托智能網聯高速公路測試基地,推動智慧交通重點實驗室建設。開展智慧高速公路重大科技攻關,圍繞高速公路智慧化、車路協同關鍵技術、“兩客一?!避囕v智能監管與安全運營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開展相關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產業應用與示范推廣等全鏈條創新設計。
2021年7月14日,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山東省“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無人駕駛方面。圍繞無人駕駛核心算法、線控底盤、動力執行、環境感知、平臺調度等“五大系統”,按照系統集成思路實施精準招引,打造完善的產業生態鏈。加快推動淄博無人駕駛產業園建設,依托無人駕駛創新中心等載體,打造高集成度的產業創新平臺。積極拓展無人駕駛場景應用,逐步在省內旅游景區、園區、港口碼頭等場所,穩妥推行無人駕駛。
配套設施方面。鼓勵發展柔性充電、充電監控、智能運維等技術,加快車載充電設備、智能充電樁、大功率快速充電設備的研發和產業化。建設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設施融合感知體系,打造基于城市信息模型、融合城市動態和靜態數據于一體的“車城網”平臺。實施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建設華東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高速公路智能網聯測試基地,加快智能汽車特定場景應用和產業化發展。
(6)湖南
2021年8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湖南省“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立足湖南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礎,加快發展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等九大產業。把握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變革機遇,加強車規級芯片、車用傳感器、車載操作系統、智能底盤、新一代車身、自動駕駛智能控制系統等技術研究攻關,推動汽車產業與能源、交通等產業的深度融合,提升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的安全性與市場普及率,培育融合型產業生態。
積極培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推動汽車、信息通信、人工智能、互聯網等領域骨干企業加強合作,聯合開展基礎共性交叉技術的研發。進一步加強國家智能網聯(長沙)測試區、湖南(長沙)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推動形成一批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企業,牽頭制定一批國家及行業標準。初步建成具有較強國內競爭力的產業集聚區,構建具有較強吸引力的產業生態,加快推動產業結構由生產制造基地向創新研發高地轉型,打造國內重要的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創新與產業基地。
支持協作開發智能網聯汽車。在車載芯片、計算平臺、操作系統、信息通信和應用軟件等領域形成優勢互補,重點發展駕駛輔助級別智能汽車、部分或高度自動駕駛級別智能汽車、完全自動駕駛級別智能汽車、智慧出行用車等產品,加快發展車載視覺系統、車載雷達系統、高精度導航系統、車載互聯網終端等產品,推動智能網聯汽車集成創新與示范應用。
構建整車與關鍵產品技術驗證環境與測試認證體系。逐步開放試點道路資源,拓展測試范圍,豐富測試環境。積極規劃建設無人駕駛測試場,搭建基于封閉、半開放、開放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景及相應的數據收集分析、管理監控等平臺。以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為抓手,推動與國內整車、零部件、軟件、電子、互聯網等企業的深度合作,形成新型技術創新體系,有序推動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實際應用。
推進以需求為導向的重點環節培育和場景化應用示范。圍繞出行、物流配送、停車、環衛等具體場景率先開展示范應用,重點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研制、智慧公交體系和交通智能路網建設與推廣應用,提升車輛智能化水平、系統可靠性和功能安全等級,不斷擴大示范應用范圍與場景種類。利用網聯技術實現智能汽車與外界環境的互聯互通,推動智能汽車與能源、交通等產業的融合發展,培育融合型產業生態。支持長株潭城市群等重點區域在公交車、公務車等公共服務領域率先推廣應用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
(7)安徽
2021年6月2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通知》。
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產業集聚區:以合肥、蕪湖、安慶等市為重點的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示范基地,以合肥、蚌埠為重點的動力鋰電池產業基地,以合肥、六安、銅陵、蕪湖等市為重點的燃料電池產業集聚區,以合肥、馬鞍山為重點的新能源商用車基地等。
攻克核心技術:智能網聯汽車方面,核心技術包括汽車雷達技術和視覺處理技術,基于駕駛行為分析的輔助功能算法,電動自動駕駛汽車技術體系及平臺,電動汽車懸架、轉向、制動等關鍵控制技術,5G通信技術應用,車聯網技術等。
促進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與互聯網、5G通信等企業合作,打造省級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平臺。加強新能源汽車與城市基礎設施智能化互聯,建設智能化、信息化運營體系,支持開展智能汽車車路協同測試及規?;痉稇茫瑢崿F“人—車—路—云”高效協同。進一步開放自動駕駛測試環境,擴大測試道路里程,支持合肥、蕪湖、安慶、宣城等地建設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支持智能化新能源汽車在BRT、礦區、工廠、港口等特定區域的商業化示范應用。2021—2023年,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場景10家左右。
(8)重慶
2021年6月30日,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打造全國一流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場景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到2023年,全市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場景建設實現大幅躍升,建設成為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換電模式示范城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場景建設規模和水平進入全國第一方陣。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全市新建車路協同道路長度超過1000公里、改造路口數量超過1200個;渝蓉高速等智慧高速開工建設,累計啟動超過500公里智慧高速建設工作。
高標準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
(a)實現城市級規?;瘧?。全力推進兩江新區車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成城市級規?;嚶摼W基礎設施網絡,實現兩江新區車聯網全域覆蓋。依托重慶多山路、橋梁、隧道、復雜立交的城市道路場景以及多雨霧的天氣環境,著力構建全國最多維、最豐富的車聯網示范應用場景,加快建成具有山地城市特色的5G-V2X車路協同測試示范高地。
(b)推進智慧高速協同建設。深化川渝協同協作,共同推進渝蓉高速、成渝高速擴能、遂渝高速擴能等智慧高速建設,著力打造成渝智行走廊。率先推動渝蓉智慧高速開工布設,加速推進石渝智慧高速能力提升,加快建成一批類型豐富、實用性高的高速公路應用場景,實現隧道無線定位、急坡彎道路側感知預警等特色應用,提升高速公路通行安全及運行效率。
(c)推動特色項目加快實施。加快推進永川區百度自動駕駛開放測試基地二期項目、高新區自動駕駛示范服務項目、仙桃數據谷無人駕駛體驗公園等項目實施,支持保稅港區自動駕駛物流車示范運營項目進一步擴大規模,探索在礦山、景區、港口等特定區域更多場景開展自動駕駛示范應用。
工作任務方面,包括:
(a)加快先行先試。統籌推動全市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工作,在兩江新區、高新區、永川區等區域設立我市自動駕駛汽車政策先行區;在政策先行區范圍內加大自動駕駛相關政策的先行先試力度,重點推進自動駕駛汽車高速公路道路測試、商業化示范運營等工作,支持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加快落地。
(b)健全標準體系。認真落實國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技術標準,加強對路側設備、換電設備、智能汽車控制系統、OTA軟件升級等技術標準的研究,探索ETC與C-V2X融合技術,推動跨平臺應用開發,率先出臺全市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指南,積極參與國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標準體系建設。
(c)優化服務平臺。支持中國汽研、招商車研等第三方檢測機構做大做強,加快構建面向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的研發、測試、檢測、認證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檢驗中心(重慶)、交通部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基地(重慶)、國家氫能動力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項目建設。
02、國家部委相關政策
(1)《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
2021年8月31日,交通運輸部印發《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總體要求,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根據《交通運輸部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制定本行動方案。其中提到提升公路智慧化服務水平,逐步豐富車路協同應用場景。
立足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圈和海南自貿港等重點區域發展戰略,依托京哈、京港澳、杭紹甬、沈海、滬昆、成渝、海南環島等國家高速公路重點路段以及京雄高速、濟青中線等城際快速通道開展智慧公路建設,提升路網運行管理水平,降低事故發生率,緩解交通擁堵,提升通行效率。
(2)《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
2021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信息網融合發展。加強交通基礎設施與信息基礎設施統籌布局、協同建設,推動車聯網部署和應用,強化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加強載運工具、通信、智能交通、交通管理相關標準跨行業協同。
健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體系,提升車聯網、船聯網等重要融合基礎設施安全保障能力,加強交通信息系統安全防護,加強關鍵技術創新力度,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全方位布局交通感知系統,與交通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建設,部署關鍵部位主動預警設施,提升多維監測、精準管控、協同服務能力。加強智能化載運工具和關鍵專用裝備研發,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能化通用航空器應用。鼓勵物流園區、港口、機場、貨運場站廣泛應用物聯網、自動化等技術,推廣應用自動化立體倉庫、引導運輸車、智能輸送分揀和裝卸設備。
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建設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設施融合感知體系,打造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平臺、集城市動態靜態數據于一體的智慧出行平臺。
來源:5G行業應用-公眾號作者:吳東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