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服務機器人走紅 是風口還是曇花一現?
發布時間:2022-02-21 15:06:26 閱讀量:3075
近段時間,說起冬奧會上的“紅人”,除了頂流冰墩墩,其次就要數服務機器人了。引導機器人、物流機器人、智能安全機器人、“啦啦隊”人形機器人……從奧運村到競賽場館,各類服務機器人大顯身手,吸睛無數。
1)防疫類。有具備口罩檢測預警、熱紅外測溫和循環宣講等功能的巡控機器人,進行消毒殺菌的清潔機器人,實現醫患零接觸診斷的遠程超聲機器人,無論是消毒效果、消毒效率,還是安全性,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2)餐飲類。如炒菜機器人、咖啡機器人、冰淇淋機器人、智能調酒機器人等等,奧運村中的無人機器人餐廳,從點餐、備餐、上菜全過程無人化,機器人自動完成的一整套流程,通過上方的“云軌傳輸系統”讓美食“從天而降”,令人驚嘆。
3)接待類。接待機器人頭部安裝1200像素攝像頭,觸發問候語音播報,可進行人機交互,提供引導服務。接待機器人具備室內定位、路徑規劃、行人及路障避障、語音交互、感知電梯擁擠程度等多種功能,并能夠適應地毯、地磚、光滑石面等復雜室內地形,服務于冬奧村和各類場館。
服務機器人的發展歷程
服務機器人是新一代的智能產品,多技術融合使得服務機器人進一步向各應用場景滲透,服務機器人對應用領域的適應性逐步擴展、產品類型愈加豐富、自主性不斷提升??傮w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
實驗室階段:20世紀50~60年代,計算機、傳感器和仿真等技術不斷發展,美國、日本等國家相繼研發出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ROV)、智能機器人、仿生機器人等。
萌芽階段:20世紀70~90年代,服務機器人具備初步感覺和協調能力,醫用服務機器人、娛樂機器人等逐步投放市場。
發展階段:21世紀,計算機、物聯網、人機交互、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快速發展,服務機器人在家庭、教育、商業、醫療、軍事等領域獲得了廣泛應用。
受益“懶人經濟”,迎來新一輪爆發
2020年,受益于居家隔離期間“懶人經濟”的新一輪爆發,大眾對“懶人產品”的消費進一步增加,帶動服務機器人市場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市場紅利吸引越來越多的服務型機器人企業相繼獲得融資,互聯網巨頭接踵入場,如美團、紅杉中國、騰訊、字節、高瓴、軟銀等。在資本助推下,進一步催熱了服務機器人賽道,使得服務機器人在機器人領域的占比不斷攀升,甚至高達36%。
近兩年商用服務機器人出貨和投融資都呈現火熱狀態。據Wind數據,2021年服務機器人全年產量921.44萬臺,同比增長48.9%。就單月數據來看,12月產量902551臺,同比增速2.20%。隨著疫情趨于穩定,中國電子學會預計,2022年全球服務機器人銷售額增速將下降至27%左右。最終,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將在2023年突破200億美元大關。
前景如何?是風口還是曇花一現?
近年來,服務機器人智能化、個性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將我國機器人產業再次推上發展新高度。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以及醫療、教育需求的持續旺盛,我國服務機器人需求潛力巨大,未來市場空間將持續拓展。2021年,隨著停車機器人、超市機器人等新興應用場景機器人的快速發展,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接近40億美元。
從長期來看,全球正在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在我國部分老齡化嚴重的城市及地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比已經超過了40%,隨著而來便是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服務機器人不僅可以讓老年人得到更好的陪伴和照顧,也可以在快遞、外賣等勞動力密集的領域發揮巨大價值。從這些角度來看,服務機器人即將迎來的不僅僅是黃金十年。
盡管如此,市場持續拓展仍存在挑戰。一些廠商通過低價補貼的方式實現了大規模出貨,但自身收入和盈利情況仍有待改善。同時,在一二線城市,一些服務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已經實現了較高的滲透,但向更下沉的三四線城市推廣速度不及預期。總之,千億市場掘金,前路漫漫曲折。
結語:機器人行業并不是一個快速回報的市場,必須長期持續的投入,這要求資本更有耐心。疫情雖然給服務機器人打開諸多市場想象空間,但產品真正扎根進去,仍有待于企業不斷拓荒。
來源:智慧城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