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搭上數字化“快車” 帶動智慧縣域建設持續升溫
發布時間:2022-08-31 09:19:47 閱讀量:3854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數字技術、數字經濟的賦能作用日漸凸顯,數字經濟已成為引領全球經濟變革、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隨著數字化浪潮全面開啟,給我國中小城市發展也帶來了諸多機遇。
中小城市是城市體系中的重要部分,是新時期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點。中小城市的數字化轉型,是面向未來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中小城市數字化進程提速
今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發布《關于促進云網融合加快中小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通知》,提出在2025年實現“千城千兆”和“千城千池”建設目標,加快推進中小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建設以5G、千兆光網、云資源池為代表的高質量信息基礎設施,不僅有利于提升中小城市公眾用戶體驗,滿足企業以及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還將顯著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為打造“智慧縣城” ,協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工業和信息化部在深入推進“云網強基” 行動的同時,組織中小城市信息基礎設施項目庫建設,目前173個項目已成功入選首批中小城市信息基礎設施項目庫,預計“十四五”時期項目實施主體總投資規模將超過400億元。
緊接著,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提出推進數字化改造,建設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智慧縣城,并強調了推行縣城運行一網統管等。在各種利好政策和市場環境推動下,為中小城市數字化轉型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中小城市如何走出特色路?
城市數字化轉型是塑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舉措,對于中小城市而言,在數字化轉型中不能簡單照搬大城市的模式和路徑。不同區域、不同經濟水平的中小城市數字化水平存在很大差異。東部中小城市數字化水平較高、推進較快,例如江蘇省昆山市、張家港市等中小城市已經走過了10年左右的智慧城市建設歷程,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均已具備良好基礎;中部的中小城市相對次之,西部、東北區域的中小城市數字化水平則差距更加明顯,不少城市的數字化建設才剛剛起步。
那么,中小城市如何走出自己特色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呢?根據《重塑中小城市的未來:數字化轉型的框架與路徑》報告,中小城市可以從以下3個階段的視角來進行數字化轉型的規劃和實施,逐步推進。
階段一:技術驅動、局部發展。通過數字技術、工具、產品的應用和數字化應用建設,以提高政府或企業局部的業務效率為主要目標;
階段二:場景引領、系統發展。以場景為中心,通過將城市中的同類場景與人連接,通過場景來推動跨部門跨系統的數字應用連接,并且服務不受物理空間制約;
階段三:創新迭代、生態發展。以人的需求為中心,通過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市民的共同參與、共同創造,實現城市級資源的集約化匯聚和數實融合的智能化供給,支持城市敏捷自進化。
縣城智慧化發展正當時
當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中小城市數字化進程提速。縣域作為城尾鄉頭,通過數字化能夠發揮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實現城鄉協調的高質量發展。在數字技術高速創新融合發展的推動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心正在從中心城市、地級城市向低線城市和農村地區下沉,縣域城市的數字化智慧化改造建設成為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的重要發力點。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測算,2020年中國區縣級智慧城市建設投資規模為2856至14280億元,約占全國總投資規模的30%。
據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2021年年底,中國1472個縣的縣城常住人口為1.6億人左右,394個縣級市的城區常住人口為0.9億人左右,縣城及縣級市城區人口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30%。廣大縣域地區,是新時代順應我國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關鍵區域,縣城建設有利于完善以城市群為主體、以都市圈為重點、以中心城市為引領、中小城市分類發展的新型城鎮化戰略,穩步有序推進縣城智慧化發展正當時。
結語: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打造智慧城市已不是超大城市、大城市的標配,中小城市正在成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載體。2022年,隨著《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等支持政策出臺,智慧縣域建設持續升溫,逐漸成為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區域經濟創新崛起的主陣地,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來源:智慧城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