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賦能防災減災 讓智慧城市韌性更足
發布時間:2022-10-12 13:57:52 閱讀量:4182
10月13日,即將迎來第33個國際減災日,今年的主題是“早預警、早行動”。當前,在全球變暖加劇的背景下,頻發的極端天氣正成為影響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變量。隨著新型智慧城市深入推進,韌性城市已成為國內外興起的一種全新的城市防災減災發展方向,為建立系統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城市防災減災體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今年以來,疫情反復,地震、山洪、火災等災害接連發生,嚴重威脅城市安全及社會穩定,韌性城市建設顯得尤為重要。近期,我國在科技防疫、地震預警、智慧氣象、山洪監測等方面迎來了多項新進展,各地在利用科技抵御自然災害侵襲的過程中,城市韌性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科技防疫:智能防疫一體機
10月11日消息,“支付寶 IoT 智能防疫系統 V5.2.3”率先完成了“護臉計劃”首輪智能防疫一體機基礎能力評測。支付寶IoT智能防疫系統是支付寶推出的一款科技助力防疫的產品,支持刷臉、刷身份證、刷健康碼等多種核驗方式,提供測溫、健康碼、行程卡、場所碼、核酸、疫苗接種等6合1防疫信息綜合展示功能。此外,本系統支持金融級數據安全防護,適用多種場景,支持小程序軟件服務擴展,配套SaaS平臺,保證設備可管控、防疫數據可上報、可追溯。
地震預警:地震監測預警臺站
9月5日12時52分,四川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中國地震局聯合建設的中國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此次強震。預警系統在瀘定6.8級地震發生時第5秒發出預警,給康定市提前7秒預警,雅安市提前20秒預警,給成都市提前50秒預警。
用“聰明的大腦”全天候管理城市肌體運行,用四通八達的信息化平臺感知城市的風險隱患,作為成都高新區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智慧韌性安全城市建設工程的代表項目,地震監測預警臺站已多次預警地震災害,為群眾帶來更具安全感的幸福生活。隨著地震監測預警臺站建設的不斷推進,成都高新區已經實現了轄區內公立中小學、社區地震預警全覆蓋。通過社區廣播、手機、電視等多種途徑,在地震波到達前發出預警,有效保障社區居民人身財產安全。
智慧氣象:防臺防汛“智慧大腦”
9月16日,臺風“梅花”登陸青島,在城陽區應急指揮中心,全域視聯感知平臺成為本次防臺防汛工作的“智慧大腦”。這塊藍色液晶屏“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防汛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全域視聯感知平臺監控大屏,加大對水庫河道、河流大壩等重點區域的監控,利用高清視頻監控實時查看河流水庫水位、水勢等細節,準確判斷汛情,實現遠程指揮。
在國家防災減災體系中,氣象既是“瞭望塔”,也是“烽火臺”和“發令槍”,氣象部門的信息發得早不早,報得準不準,用得好不好,對整個防災減災體系運轉至關重要。依托“智慧大腦”這一平臺,城陽區優化提升防汛指揮保障體系,及時掌握雨情、汛情,增強汛期應對處置能力,為全區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山洪預警:山洪聲光電預警設備
溫州市山區面積大、小流域數量多且山洪災害多發,往往伴隨著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容易造成人員傷亡。因此,加強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及時組織人員避險轉移是避免山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最有效的措施。
山洪災害聲光電預警設備配置了大功率高音喇叭和高亮度警示燈,實時監測山區溪流水位變化。當山洪發生時,根據設置的預警指標通過聲音和燈光,第一時間給山洪危險區群眾發出預警。同時,聲光電預警設置能將預警信息遠程傳送至縣級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并與村級應急廣播聯動,預警信息能直達基層責任人,直達危險區群眾,預警時間更短、預警信息更加直白。據悉,自2021年以來,溫州積極推進在山洪災害高危險村落安裝山洪災害聲光電預警設備,目前已安裝220套,初步形成山洪災害專業監測預警網絡 。
結語:數字化時代浪潮中,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快速迭代,以及各地數字化平臺的建設為城市治理方式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堅實基礎,也為韌性城市建設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來源:智慧城市網